現代寺廟建筑規劃設計方案水月禪寺
江蘇省睢寧縣白塘河濕地公園內的水月禪寺,以國內首家“非宮殿式”的現代建筑風格,“顛覆”了人們對傳統寺廟的印象,引發關注。水月禪寺建筑規模約為7000平方米,總體建筑布局和現代風格創意與濕地公園的整體生態環境相輔相成、相得益彰,使得整個區域充滿了生態之舒適、簡約之唯美、禪意之啟發、水月之清涼。
據《后漢書》載:“笮融在下邳(今睢寧縣)大起浮屠寺,上累金盤,下為重樓,又堂閣周回,可容三千許人。作黃金涂像,衣以錦彩。每浴佛,輒多設飲飯,布席于路,其有就食及觀者,且萬余人”。上海同濟大學提供資料考證:笮融所建之塔,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和形象描述的“天下第一塔”。在黃懺華所著的《中國佛教史》中,視之為“此佛教流布于民間也”??梢?,睢寧是佛教在中國從“官方”走向“民間”的肇始之地,也是佛教標志性建筑“浮屠”在中國的首建之地。在宋金時代,浮屠寺毀于戰亂。水月禪寺由北京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俞孔堅院長任首席設計師,以“藏風得水,古典格局;入世精神,簡約建筑;禪宗美學,禪意空間”的規劃理念為核心,在建筑藝術上追求質樸舒適的親切感和空間精神的感染力,力求實現佛教元素與現代建筑藝術的完美結合。
斗轉星移,成住壞空。復建承載著悠久歷史的浮屠寺一直是睢寧佛教四眾弟子的夙愿。經過申請,通過省、市民宗部門批準,浮屠寺得以復建。同時,因江蘇世紀天虹紡織集團廠區擴建二期,坐落在睢寧縣睢城鎮境內地藏寺需要遷建,地藏寺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,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,不幸毀于日寇侵華戰爭,幾成一片廢墟。改革開放后,地藏寺由于歷年來當地黨委及政府部門大力落實宗教政策,附近佛教徒及廣大群眾大力維護,又恢復舊貌。經討論決定,將浮屠寺復建和地藏寺遷建選址在白塘河省級濕地公園內,建設一座現代化、規?;乃略?。因寺院周邊臨水,又因佛學所稱因、果、圓、缺的信仰似月亮,且寺廟突出是水月觀音文化,故寺院命名為“水月禪寺”。
“寺外如果沒有金身觀音、守門羅漢,很難想像這里是個禪寺,因為寺內的現代建筑風格比比皆是。比如,傳統建筑屋頂、紅墻佛塔應有的各色琉璃瓦件全部被百葉窗式木格柵代替,可謂‘寺似方方’?!?/p>
水月禪寺位于白塘河濕地公園東南部,可由公園北大門進入,沿東側環湖路前行尋訪禪寺,亦可由濕地公園東大門進入,經一座拱橋進入水月廣場。
白塘河濕地公園的東大門是一座拱橋,為什么要以橋作為進入水月禪寺的大門呢?我們都知道一句俗話,叫“佛渡有緣人”,渡是“到彼岸”的意思,就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。佛教中講“可度者為說法,不可度者為做因緣?!敝灰堑搅怂露U寺,就是與佛法,與寺院結下了一份善緣。借由這座橋,請各位游客暫時與紅塵俗世脫離開,進入佛法的禪意清凈世界。
建筑外飾面采用現代建筑材料格柵及面磚,拋棄了傳統寺廟的挑梁飛檐的建筑形式,采用平頂實心,四周包圍金屬格柵的建筑形式,體現了天地的方正及佛家的虛無。建筑色彩上延續傳統佛家建筑的顏色:黃色、紅色和黑色。